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

中國民情: 乳品價格上漲壓力加大 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來源: 中國証券報 作者:江玲

  在印象中,超市裡近期經常是這種景象: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肉價,一邊是正為促銷打得你死我活的牛奶大戰,看得人眼花繚亂。在豬肉、雞蛋等農產品和飼料原料價格都在上漲時,牛奶價格卻好像沒有漲價的動靜,讓人不禁有些疑惑也有些擔心:牛奶為什麼不漲價?會不會有一天也像豬肉價格一樣“火箭發射”?

  今年上半年以來,農產品和飼料價格大幅上漲,乳品企業成本負擔越來越重,甚至有超過1/3的奶農和乳品企業仍處於虧損的經營狀況,按理說,乳品漲價已經迫在眉睫;可是另外一方面,由於夏季是牛奶銷售淡季和消費習慣的原因,乳品企業又不敢在行業內率先漲價。記者在走訪了北京市內的幾大超市後發現,原來火熱的牛奶促銷已經很少見了,乳品企業正通過減少促銷降低成本。

利潤下降

  昨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的幾家超市,發現牛奶價格雖然沒有上調,但是原來捆綁在一起的促銷已經很少見了。最常見的伊利“利樂枕”純牛奶,原來6袋綁在一起銷售總共售價6元。現在促銷沒有了,每袋1.2元,相當於每袋售價增加了0.2元。原來促銷時候大盒包裝外送2小盒的蒙牛、伊利等品牌酸奶價格也都沒有變,祇是原來促銷的2小盒都不再送了。這說明今年飼料等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乳品企業不得不採取措施應對利潤的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玉米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4.7%,其他飼料原料也都不同幅度上漲。據此測算,每公斤原料奶成本因飼料價格上漲多了約0.15元,約上漲了7%。可是,據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鈞對近幾年來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測算,2006年中國原奶平均收購價格約為2.05元/千克,較上年同期上漲1.99%,而且這一價格大致維持到了現在。

  由此看來,原料奶生產成本的漲幅大大高於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漲幅,乳品企業的利潤下降嚴重。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數據顯示,近段時間來,市場競爭及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整個奶業的利潤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超過1/3的奶農和乳品企業仍處於虧本經營的狀況,且仍未得到有效的改觀或遏制,有些地方的企業虧損面已達到了70%。

  奶業利潤下降不僅影響到商家,同樣受傷的還有奶農。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認為,現在原料奶收購秩序亂,奶農養殖效益低,1/3奶牛養殖戶都在虧本,有些地方已經出現殺牛、奶牛當肉牛賣的現象,嚴重威脅奶源基地建設和奶業發展後勁。長此以往,乳業也可能遭遇生豬的周期性危機,而導致奶源供應短缺,乳品價格大幅上揚。

消費量不足“瓶頸”難破

  7月流火,由於高溫下牛奶保存很不方便,對於很多乳品企業來講,夏季也正是一年中的銷售淡季。

  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認為,乳業通過減少促銷變相提價的策略和乳品企業現在所處的兩難境地有關,一方面是飼料等原料價格上漲,利潤下降導致企業面臨漲價壓力;另外一方面,夏季高溫,正是牛奶的銷售淡季,打慣了價格戰的乳品企業又不敢貿然在行業內漲價。

  其實歸結到一點,中國乳業發展的“瓶頸”還是消費量不足的問題。

  盡管說由於人口基數大等原因,我們國家對乳品的潛在需求很大,但現實需求卻有限。據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數據,2007年第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6.5千克,僅為世界人均乳品消費的20%,而近幾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量更是停滯不前。

  陳連芳認為,像中國這樣沒有飲奶傳統的國家要發展奶業,首先要從孩子抓起,學生奶計劃就是一個影響最深遠、成效最長久的措施。傳統的中國人沒有飲奶習慣,甚至相當部分人群有“乳糖不耐受癥”。通過實施學生奶計劃,使國人從小培養起飲奶習慣,年齡越小也越容易克服“乳糖不耐受癥”。

  業內人士認為,日本通過“一杯牛奶拯救一個民族”的宣傳,逐漸改變了國人不愛喝牛奶的習慣,中國也有很多人正在為此而努力。而牛奶銷售問題一旦解決,奶農和乳品企業的日子自然會好過起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