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個股研究: SOHO中國 III [拿地能力]


在SOHO中國成功上市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於我剛確信SOHO中國的未來發展模式之際,增加2項發展項目的消息已正式確認及公告!

從這次的土地發展公司收購(前文提到的模式),我們可以了解更多SOHO的拿地能力

1) 光華路SOHO 2項目,原址為爛尾樓項目"民源大廈",座落於極其成功的光華路SOHO對面,其總建築面積約為180,000平方米,於2009年2月完成項目總收購代價為人民幣1,029,802,380元,每平方米5721.12人民幣。

以光華路SOHO為準則,從招股書的資料(附錄四-物業估值, IV-27,IV-28)得知其總建築面積約為75,766平方米,於2007年2月完成的項目總收購代價為人民幣556,313,961.91元,每平方米7342.53人民幣。

若不更改土地使用權的建築面積,及假設其總建築面積與銷售面積的比例相約,則光華路SOHO 2項目的土地成本比1期還便宜1621.41人民幣,或22%!!

2) SOHO北京公館項目,位於中國北京朝陽區新源南路5號有66,333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約53,600平方米為可售面積的高檔公寓住宅,由世界著名的德國GMP建築師事務所的當代建築大師曼哈德﹒馮﹒格康先生主持設計。由於項目結構及外立面已經完成,SOHO中國再投入的金額也只有把SOHO北京公館的內觀裝修成購買SOHO中國物業的買家所預期的標準的生額外成本。
項目的收購價為人民幣1,412,698,875元。假設其後期的成本為100,000,000,則每平方米成本為28222人民幣。

假設以北京豪華公寓的房價約每平方米4萬元人民幣把 SOHO北京公館項目推售,其毛利已有每平方米11778人民幣,或41.7%!! 而這項目最精妙之所在,是能於2007年未/2008年頭入賬! SOHO 做的,是把項目以SOHO的品牌包裝再推售!

SOHO中國與北京華遠房地產的項目收購,除是次兩個項目外,之前的還有尚都SOHO! 還有與 "首創" 收購三里屯,與"崇文區國資委" 收購天安門南(前門)項目。

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個股研究: SOHO中國 II [發展模式]


如股神畢菲特所言,看待股票投資若能以自己做生意般了解其詳,則就算未能事半功倍,也心安理得!

對於SOHO中國的最大風險之一: 未能拿取優質的地段發展,一直放心不下。但最近收集得來之消息加上反復思量,我想我可以放心把它作重點投資了。

我相信SOHO中國的發展模式大致如下:

1) 透過正式的土地拍賣,從市場上以競價方式取得項目發展
2) 透過與土地發展權擁有者共同合作,以SOHO的品牌及中國商業項目建設的經驗及並優秀的銷售團隊一同發展,達到雙嬴局面 -- 土地發展權擁有者能增加土地價值,SOHO中國則有土地項目發展
3) 透過收購其他的沒有競爭能力土地發展公司以取得其優質地段項目,改造及加以發展

而第2項正正是SOHO中國能充分發揮其優點之所在: 品牌! 加上其他土地發展權擁有者更希望與SOHO中國合作,原因在於管理層的項目發展經驗、及其誠信,都增加合作成功雙嬴的機率! 這模式亦能降低土地成本過高的問題,以保持毛利

維持原來估價: 9.48元是理想的收集價格

[參考資料]
潘石屹首次袒露兩次上市曲折 (重點資訊在於最後一段)
改變慣有策略主攻土儲 SOHO中國"不爭地王"

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個股研究: SOHO中國 [營運模式]





[商業模式]

  • 購買土地 --發展土地--> 銷售、租售物業
  • 透過 i) 土地升值 ii) 房產升值 iii) 項目增值 iv) 租金回報收益 來提取利潤

[清晰的品牌戰略]

  • 定位清晰,專注於 "北京" 發展 "高品位" "商業項目" ,以發展 SOHO中國品牌為極具活力的時尚品牌 及形象
  • 二零零六年獲《財富》雜誌(中文版)選為中國「最受讚賞的公司」之一
  • 從過去三年,約一半的預售額來自客戶再度購買或老客戶推薦,可見品牌忠誠及其滿意度的表現
[優秀的團隊]

  • 有經驗富策略的銷售人員(如透過網上競拍物業以吸引媒體報導),能確保在一定時間及回報下賺取利潤 (預售率在 98% 以上)
  • 過去的數據說明團隊有分析地段優勢的能力(建外SOHO, 朝外SOHO 的CBD地段),預測到不同地段的人流改變,解讀政府的發展方向,及其成功率
[營運採取的策略]

  • 以每項目的發展年期約2年內,保持著高資產周轉率,減低其營運的資金需求,以減少資金佔壓,又增加效益
  • 把資金集中發展個別地段,以減低其發展項目推銷的費用,能確保其高毛利率
  • 未來發展項目的 銷售 / 租售 比例約為 50:50 (e.g. 三里屯),以保持有一定的現金流 及 透過房產升值不斷提高公司融資能力

[成長的種子]

  • 在金融業的加速對外開放,國內企業的不斷成長 (擴充營業...如國壽),都在對寫字樓需求的增加
  • 在中國人均收入增加,對生活質素的提高,都使得在中國境內進行零售銷售的吸引力不斷增加
  • 與住宅項目的高炒賣性質相比,商業項目來得更實質及穩定,盈利性大,風險系數低
[風險]

  • 尚都SOHO 一期的錯誤策略展示 SOHO忽視了對商業物業管理的重要性
  • 與住宅發展不同,商業項目的重點在於優秀的地段! 其他發展商或會因惡性競爭而以天價競投數目不多的優秀商業地段,以限制 SOHO中國的發展空間
[其他]

  • 潘石屹曾說過:「人總是太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很多人會選擇相信別人說的,但對自己親眼看的,卻疑真疑假。」話說很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潘石屹俯瞰京城,赫然發現燈火和繁華度有密切關係,而作出了有利的判斷,親身驗證相信自己眼睛的例子。而這方法用於今天的住宅項目: 當大家在晚上到那些近年近年落成的住宅項目,會發現它們不少以單棟計有燈火比無燈火的比例會有30:70之比。
  • 我認為潘石屹分析商業地段的見解正確。以現時的情況,也只有北京,上海兩地有其發展價值。這可以這兩地的不同物價如酒店住房、飲食開支等方面考察。會有人以為天津是發展商業項目之地區,但兩地的消費層與人流層其實是幾碼子的事。再者,可以以各名店的進駐分怖得以知之。
  • 透過土地升值而提取利潤是過去式的(e.g.: 中渝置地),且非經常性。以地產發展商能透過增加項目增值來提取利潤作為長線投資目標則相對較低風險可取
  • 地產公司應以其土地發展項目能產生的銷售額為著眼點,而非純粹以土地儲備來衡量。如 世茂房地產 除上海及北京地區項目外,其他的只能以約 8,000RMB 每平方米售出。而 朝外SOHO 及 SOHO尚都 以平均 27,000 RMB 每平方米售出,是前者的 3倍多
  • 地產行業中租金回報水準是最為真實地反映該項目價值的因素

[估值]

  • 據匯豐證券的研究報告預測07年及08年的純利,分別為16.51億及19.25億元人民幣
  • 如果包括前門的項目則08年的盈利會增加至26億元人民幣
  • 總股票份數: 5,232,413,000股 (包括超額配股權發行的任何股份)
  • 2007每股盈利: 0.316元人民幣
  • 2008每股盈利(不包括前門的項目): 0.368元人民幣
  • 2008每股盈利(包括前門的項目): 0.497元人民幣
  • 以2007年PE30計, 每股9.48 (以這價格左右為收集價格)

[資訊連結]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骨牌

當前的經濟真的如樂觀派所言 -- 環球經濟由新興市場帶動嗎? 以我對經濟的認知,在現今經濟一體化下...經濟體系是一環扣一環的! 還是別小看美國的影響力...我是說美元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現在的市況我只會用瘋狂來形容。有心人還不斷出口術,向大眾催眠話大市長升長有 ... ! 現在這音樂椅遊戲一完,下個遊戲便是玩骨牌了。

我只希望我的朋友不要因為只憑他人之言貪婪之心這些人性弱點而失去你們有血有汗的薪金!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從 Greenspan 到 Bernanke


美國經濟的去向相信今個星期便會有較明確的方向了 ... 原因是Fed 會在這星期再次議息。

然而,令我更感興趣的是上任主席 Alan Greenspan 對世界經濟局面的看法 -- 想必將在他的新書 "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露出少許端兒! (他對2030年美國經濟預測是無意義的...重要的是他的看法及解讀)

他的經濟洞察力我認為是世界一級的 ... 他,便是那位於1996年12月5日在華盛頓Hilton Hotel 所說那句名言 --- Irrational Exuberance,及2次對美國經濟政策"兵行險著"的那位人兄了。

市場人士大都認為若是 Greenspan 仍為 Fed 的主席 ,便會在 次按 演變出的 Credit Crunch 問題上毫不遲疑便會出手立刻減息嗎? 但 ... 實情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UCLA經濟學教授 Sebastian Edwards的估算,如果美國突然間失去吸引外國資本的能力,那麼美元將象自由落體那樣瞬間失去21%-28%的價值。也就是說,假設汽車銷售商不願意吞下任何部分的漲價幅度,一輛從國外進口的Sedan轎車的價格將由$21,000驟然升至$27,000。可憐的是 Bernanke ...

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

轉載: 招行托管資產規模超千億元

2007年09月12日01:01  來源: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作者:王文帥 毛曉梅

  記者9月11日從招商銀行獲悉,截至8月27日,該行的資產托管規模已達1100億元,較年初增長2.7倍。截至7月底,該行已實現托管業務利潤1.76億元。

  據介紹,面對資本市場快速增長的良機和托管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招行整合全行資源,積極拓展各類資產托管業務,不斷優化托管服務,資產托管業務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今年以來,招行在大力發展証券投資基金、積極參與3祇新基金的托管發行時,還組織了4祇証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發行,大力拓展信托資金保管業務,從而形成了証券基金、券商理財、信托等三大托管業務主線,擴大了托管資產規模。



根據半年報披露,上半年資產托管只有869億元。 只有2個多月便再增加231億元,升26.6% ! 勢頭不錯。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轉載: 中證監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黃金期貨


2007/09/11 來源: 經濟通通訊社11日專訊

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黃金期貨。這是繼鋅、菜籽油、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期推出之後,中證監今年批准的第四個期貨新品種。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基本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將在近期開展黃金期貨交易。

中證監指出,開展黃金期貨交易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廣大企業和投資者利用黃金期貨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二是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黃金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形成現貨市場、遠期交易市場與期貨市場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三是有利於打擊黃金變相期貨交易,維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06年全國黃金產量240﹒08噸,同比增長7﹒15%,位居世界第三位。06年中國製造業共消費黃金269﹒3噸,佔世界總消費量的9﹒23%。

近年來,黃金價格與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一樣,持續走高且波動幅度增大,產金用金企業、金融機構及廣大投資者迫切需要通過黃金期貨交易來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



正如上次中國批准在山東成立煤炭交易所一樣 ... 這是個黃金需求上升的訊號 ?! 加上內地中高檔零售市場當旺,今年是金豬年等等,人均收入上升,銀行負利率 ...

因為負利率係今年六月左右開始 ... 所以時間上黃金期貨呢個時候推出係好正確! 之前所預期的需求係無乜有呢個考慮,唔好睇少因為呢個因素而產生的 Demand !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BDI 指數10天內升近 1000 點


因為研究鞍鋼的緣故,時刻觀察著鋼鐵產業鏈各部份的變化。

Input: 鐵礦石,焦炭
Output: 各類不同品位的鋼鐵產品

而因為我國鐵礦石的自給自足率只有45-50%,入口的仍佔大多數;

進口鐵礦石的實際價格= 鐵礦石進口價格 + 鐵礦石海運費

雖然認同BDI會在高位運行,因為:

1)運費標價貨幣的美元貶值,匯價下跌
2)燃料價格、船價和海員工資的上漲

但這星期最令我驚訝的,是BDI(波羅的海乾散貨運費指數)這十天內從8月22日的7211,10天內升至8270 ... 升1059點,有14.7%之多 ... 有點異乎尋常! 要知道船公司大都是買了期油作對沖的 ... 美元的貶值令油價的突然回升(~10%)對BDI上升超過14%似乎有點過份 ...

國內的鋼鐵企業與礦石公司的價格談判快要開始了,BDI的急升是否和這事情有所關係? 要知道海上的運力也已是在那些礦石公司的控制以內...

另外,乾散貨運公司太航的管理層在八月不斷的減持手中公司股份,是否他們也預視著什麼呢? 還是只是因為主席明年離任才自己作出賣出不持股的個人原因而已?

到底BDI的急升是否預視著鋼鐵實際需求在不斷增加中? 是因為中國正淘汰落後產能令較大的鋼鐵企接收更多訂單之故? 而鋼鐵需求增加,是代表著基礎建設強勁,經濟繁榮會持續增長的景象? 還是 ... 只是泡沫的後半段? ... 那一方面才會是真正的原因呢?

假設運價持續高位運行,那鞍鋼的2008年成本便會大幅增加(其從母公司購買礦石的價格是濟後平均到岸價的90%),影響真正收成期可能要推遲1、2年了 ... 原預期2008年後半年的

國內的鋼價現況是只有寶鋼減...其他鋼企反而提價!? 到底鋼企鋼價成本能否如各企業的算盤成功轉嫁到客戶第上? 仍有待觀察!

一方面對運力的需要造成航運巨企之間的“購船戰”,大規模購船,客觀上拉動了下遊船舶制造業及上遊船板鋼材市場。到底這副射影響真正的得益者是那一方呢?

在成本的考量上,BDI與Crude Oil 應在相當的Correlation! 但現在的 High Correlation 是由 真正的 Demand Supply 在拉動?

BDI與 Crude Oil 的線圖表 (最新指數可參考 InvestmentTools.com )









另推介一個資料非常齊全的航運資訊網站,對做資料搜集十分有用! -- ShippingOnline.ca

2007年8月31日星期五

轉載: 內地乳業或陷入困境,牛戶40%虧損存欄續降


2007/08/31 來源: 文匯報

  出於「穩定價格」的需要,內地乳品加工企業的產品價格調整被叫停;但另一方面,在養牛成本不斷上漲而收奶價格多年不變的情況下,不堪重負的奶農宰牛、賣牛成風,造成內地奶牛存欄量持續下降,奶源減少進一步加大了乳品漲價的壓力,內地乳業很可能因這種惡性循環而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 

  該業內專家透露,目前內地約有40%的奶牛養殖戶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去年全國奶牛共有1300萬頭,比前年增長3%(已包括進口的),低於正常自然增長率8%(已剔除老弱病殘牛),證明奶農宰牛現象嚴重。奶牛存欄量的恢復周期起碼要3年,因此預計今年全國奶牛存欄增長率還會和去年持平,如果情況持續得不到改善,明後年整個乳品行業的壓力會大大增加。


  • 再次顯出內地乳業的產業鏈的問題,奶農在大機構如蒙牛、依利、光明等強壓收奶價格下的不理性行為,情況如本港的札鐵工人無異 ...
  • 是否意味著中國國內以食品為主的通脹將會持續?
  • 也是否代表中國會否持續加息?
  • 看來在所謂的"能源危機"到來前,人類的食物危機更有解決的迫切性?

2007年8月29日星期三

轉載: 美國信用卡賴帳激增,半年呆壞帳增30%

2007-08-29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美國消費者信用卡支付的違約率遠高於去年的水平,這加大了陷入困境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問題,蔓延至其他類型消費者債務的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美國信用卡公司被逼註銷4.58%帳單,作為呆壞帳處理,較去年同期高出近30%,逾期付款的情況也有所增加,而季度付款率是4年多來首次出現下降,季度付款率是衡量持卡者償還債務意願及能力的一項指標。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個股研究: 真明麗 (待續)


[公司策略 ]
真明麗LED燈已開始進入大陸內銷市場,目前占營業額大約一成,規劃2年後達到30%。

真明麗採購LED芯片量非常龐大,單價低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在LED照明業務的ODM夥伴

做全方位的燈,包括照明,裝飾,避免集中在單一產品

集團現時的燈具產品逾1萬種,客戶逾3000個,橫跨80個國家

目前編制內就有三百多位研發工程師,每年有上千種新品問世,並且有一半利潤來自新商品。

真明麗目前的生產流程,除了上游原料晶磊還必須向台商晶元、國聯等廠商採購外,包括產品設計,LED封裝、切割,各種零組件生產,都一手包辦,壓低成本

[公司景況]
LED新廠房提前於7月投產,估計每月產能可倍增至2億個

[品牌]
加強發展品牌銀雨(Neo Neon)

[成長空間]


  • 產能又在急速提升,從去年1億個,達到今年2億個,後年預計達4億個
  • 在天津空港加工區建設LED芯片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高端產品制造基地。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5,000萬美元,總投資9,000萬美元,8月份正式開工,計劃明年(2008年)底竣工投產,三年內產值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以達到招股書中提到的產LED400,000,000的目標(目前為180,000,000)

[前景]

  • 未來LED需求的保障: 因為能源危機、地球暖化,歐盟、澳洲各國都不約而同地修法,在2-3年內逐漸淘汰鎢絲燈泡
  • LED產品技術要求高
  • 環球的客戶減少銷售的風險
  • LED燈的主要成本為LED芯片,佔銷售成本13%,毛利率高達54%

[市場經濟專利]

  • 薄利多銷
  •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降低成本提高品質,達到經濟效益,令新生產商無利可圖
  • 不斷擴展新市場,增加客戶及產品類別

[數據分析]

  • Net Profit Margin: 5.15%->14.71%->20.65%

在2007年的上半年業績可留意純利率有否在LED佔業務比重擴大下持續擴大純利率至25%-30%

  • Inventory Turnover : 4.14->4.43->2.5

希望在不斷擴產的這個擴張期存貨週期不至再惡化,保持在3以上為佳

[投資回報率]

待續

[存在風險]

  • LED晶粒生產商過份集中,亦存在LED晶粒供應不足這外部因素的瓶頸,限制其增長以致投資回報不如預期
  • 勞動成本大幅上漲,減少增長而減少預期回報
  • 存貨有增多之趨勢,令資金周轉率下降
  • 去年底因為LED侵權Color Kinetics 而達成的協議的影響,似乎還有待觀察

[參考資料]

工商時報: 真明麗集團總裁樊邦弘:3到5年內 鎢絲燈將消失

樊邦弘的故事 - 馬克思信徒 蛻變全球燈帝

Philips Buys Color Kinetics in Blockbuster Acquisition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轉載: 美國7月份按揭房貸違約案例增近一倍


2007-08-22

原文(簡體) - 美國7月份按揭房貸違約案例增近一倍

原文(英文)- Home Foreclosures Almost Double in July as Rates Rise


美國7月份的按揭貸款違約率同比猛增近一倍,分析師表示,這預示美國房市仍將持續衰退,由此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將持續。
美國房產市場研究機構RealtyTrac周二(8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美金融機構報告的喪失房屋抵押品贖回權的案例數達17.9599萬件,同比猛增93%,較6月增長9%。所謂喪失抵押品贖回僅是指,當房貸者超出一定時期未屢行還貸義務時,銀行將沒收房產所有權並在市場進行拍賣。這一數據包括各級別的按揭貸款在內。

全美有多達43個州的違約數同比大幅上升,加州、佛州、密歇根、俄亥俄和佐治亞州的情況最為嚴重。加州的違約案例數同比猛增3倍,位列全美漲幅榜首位;佛州上漲78%,位列第二。

分析師指出,隨著按揭利率上調,一些消費者無力支付房貸,這種情況在次級按揭房貸中尤其嚴重。RealtyTrac的執行副總裁Rick Sharga預測,今年全美按揭違約案例總數將升至200萬宗,明年還將繼續上升,因為次級按揭違約情況仍在惡化,這預示未來9至12個月內美國房市仍將持續衰退。

經濟學家擔心,房市的衰退將抑制消費支出,從而最終拖累美國經濟增長。美國沃頓商學院的房地產教授Susan Wachter指出,過去數年中,房價的上漲一直是消費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但這一來源目前已近枯竭,美國經濟有可能陷入衰退。

同時,房市持續衰退可能加重金融市場動盪,因為這正是目前席卷全球的美國次級抵押債風暴的源頭所在。經濟學家擔心,若根源不除,金融市場動盪就難以徹底平息。還有市場人士指出,祇有美聯儲大幅降息才能從根本上幫助那些喪失房屋的民眾走出困境,不至於引發消費支出大幅降溫,但降息的副作用是有可能刺激通脹並引發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

轉載: 美金融業年內裁員9萬人


2007年8月22日  《經濟通通訊社22日專訊》

據外電報道,美國就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表示,美國樓市加劇下滑,導致美國金融服務公司裁員人數增幅驚人,且不悉何時完結。

該公司指出,金融行業年內已宣布裁員8.7962萬人,較06年全年的裁員人數5.0327萬人高出75%,而年內裁員人數中有近25%,都是在本月宣布的。年內裁員人數中,41%或3.583萬人與樓市危機有關,當中包括風險較高的次抵貸款。

至於房地產及營建公司裁員人數則共2.162萬人,超過去年全年裁減人數的2倍

而今天再有:

  • 雷曼結束旗下一按揭公司 裁員1200
  • 美次按機構 Accredited Home 裁員6000
  • 華爾街金融業受信貸緊縮衝擊,料今年員工整體紅利將減5%



要留意
  1. 人力市場能否吸收這群裁員人士? 失業率有否惡化的趨向?
  2. 裁員會否擴散至美國的其他行業!
  3. 對美國的消費市場有多大影響?
  4. 在地球村內會否再有其他的金融公司在這次風暴中倒閉,而把問題加深。

轉載: 房價上漲房貸收緊 部分銀行幾乎無款可貸


2007-08-22 來源:新京報

8月份以來,一場房貸緊縮風波席卷全國。一開始的傳言讓購房者坐立不安,等到有銀行正式宣布提高首付比例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銀行緊縮放貸的信號越來越明顯。是什麼原因讓銀行不得不暫放這塊黃金產業,在這場緊縮風暴的背後,銀行之間有著怎樣的博弈……

從6月份開始,“拉存款”再次成為不少中小銀行員工的夢魘。在一家股份制銀行工作的梅女士這段時間忙著給親戚朋友打電話,希望他們能存點錢到梅女士工作的銀行。“一兩年都沒下達攬儲指標了,近期網點又給我們下了100萬的任務。”重新使用這種陳舊的攬儲方式,主要是因為上半年梅女士所在的分行貸款額度用掉了超過70%,導致該行收緊各項貸款審批。

拉響緊縮房貸的號角

對於打算最近買房的人來說,這段時間簡直是心驚膽戰。近期,監管層已經明確表態,“希望商業銀行提高房貸首付”,上周華夏銀行深圳分行首吃螃蟹,將房貸首付提高到四成,雖然並未引起各家銀行紛紛跟進,但是房貸緊縮的信號已經顯露無遺。

正是擔心房貸政策發生變化,再加上持續的加息預期,北京艾先生在猶豫了幾個月之後終於在上周下手訂下了燕郊的一套房子。“再等下去,不知道何時能付得起首付,供得起月供。”艾先生無奈地說。

目前,部分地區銀行都在調整房貸政策。深發展華東地區某分行房貸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下半年仍將力保滿足個人住房需求的房貸業務,其他用途的貸款原則上都不批了,以經營、個人綜合消費為用途的個人住房抵押類貸款基本停止。”招商銀行一分行副行長表示,在8月中旬的時候將第二套住房首付提高到四成。從8月起,深圳建行、中行的二手房貸已經基本暫停。

雖然北京目前尚未出現提高首付的情況,但是緊縮的苗頭也已經出現。建行北京分行目前開展的二手房貸款業務主要針對已還清貸款的房產,如果想買一套尚未還清貸款的二手房,建行將不會為新的借款人提供貸款。

房價上漲是導火索

作為銀行貸款業務利潤重要來源的個人房貸,銀行為何要收緊政策,放著生意不做呢?瘋漲的房價是此次緊縮的導火索。

“年初還是1萬1平米的房子,現在瘋漲到1.5萬1平米,年初按八成的比例需要放貸80萬,現在就得貸出去120萬。銀行都有點擔心了,這種房價是否有危險,房子的市值是否會縮水。”光大銀行總行個金部個貸處處長肖英男說,為此光大銀行總行還向部分分行發出了風險提示。

在接受採訪的4位銀行相關負責人無一例外地談到了風險問題。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達7.1%,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上漲較快。深圳已經連續17個月同比漲幅超過10%,北京已經連續14個月同比漲幅超過8%。

假如房價出現大跌,那麼銀行所持有的抵押物價值將面臨縮水,借款人償還銀行貸款的積極性也將大大減弱,銀行面臨的將是一場可怕的壞賬危機。

部分銀行幾乎無款可貸

但其實在房價上漲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導致銀行不得不收緊房貸,那就是在本輪密集的宏觀調控政策下,一些銀行出現了幾乎“無款可貸”的局面。

2007年,對銀行機構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一年。截至目前,央行3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4次發行定向票據,7月30日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距離央行加息僅僅10天,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減少銀行內部流動性殺傷力極大,銀行銀根逐漸緊縮,一些中小型商業銀行資金面緊張。

雪上加霜的是,上半年儲蓄存款洶湧進入資本市場導致銀行存款急劇減少,存款一直是商業銀行資金的最主要來源。“今年上半年的存款掉得非常厲害,個人金融這塊存款幾乎減少了一半,大部分錢流入股市,也有一部分用於購房,很多客戶取錢轉身就買基金。”一國有銀行北京分行人士也坦承這一點。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的規定,商業銀行貸存比(即貸款額與存款額的比例)不能超過75%限制,存款總量的減少就意味著銀行可用於貸款的總額減少。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目前的形勢非常嚴峻。根據中國銀監會數據,股份制銀行2006年的存貸比為74.2%,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貸款依然快速增長,前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2.77萬億,逼近去年全年水平的90%。某些股份制銀行分行已經用完今年80%的額度,上半年用完全年額度的也不是沒有。銀行貸存比已經迫近75%的紅線,再不控制貸款將會超出監管指標。

銀行的兩難選擇

這種狀況應該是監管層所希望的結果,但是對於銀行來說,盡管局部資金出現緊張,但現在各家銀行都不願意減少信貸。原因是,現在四大國有銀行和多家股份制銀行都已經上市,房貸是難得的利潤來源和優良資產。

“現在如果拒絕放貸,那麼此前建立起來的客戶很可能被競爭對手搶去。”上述國有商業銀行人士表示。另外一家手中可貸資金較多的銀行則頗為興奮:“現在正是我們拉攏客戶的好時機。”因此就出現了本文一開始的那一幕。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一些銀行又開始使用老方法,向員工下達攬儲指標。

據深發展的那位負責人介紹,為了能夠繼續放貸,銀行還有一招就是,加緊對到期貸款的回收工作,給貸款多騰出點空間。



  1. 到底房貸收緊對房地產商的銷售影響有多大? 在利率上調的同時,會否對供求關係大有影響?
  2. 房價上漲下各銀行對房貸作出什麼的風險控制?
  3. 商品房買家的收入增長與房價上漲比率是否相配合?

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

從次按學英語

Adjustable Rate Mortgage (ARM) - 可調整利率貸款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 資產支持商業票據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 有抵押債務工具

Credit Crunch - 信貸危機

Prime Market - 優質貸款市場

Special Purpose Legal Vehicle (SPV) - 專用法律實體

Subprime Market - 次級貸款市場

Tranche - 一部份

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

清貨大減價?


跌近1300點時,有Guts去購買超級平價的優質股票嗎? 這些超值貨品在不到15分鐘(14:30-14:45)內便被掃清了,包括有HKD76.X 的中移動、HKD25.X 的中人壽、HKD16.X 的鞍鋼、HKD131.X的匯豐銀行、HKD23.X 的招商銀行、HKD8.X 的太航...

2007年8月17日是獎勵給有耐性、膽色、智慧的投資人的日子,值得把它記下。

巴菲特在他的課堂中亦曾說過 "The secret of getting rich in Wall Street ... You try to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nd you try to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當然下星期仍可能會有人推貨平售,我們能做的是再次把握機會,等待到達Safety Margin時對優質股作出認購。

因為自己前些時候的欠缺耐性,以至未能今日滿載而歸! 但能購入少量的超值招商銀行股份,也算是種補償。

巴菲特:美國信貸市場正經歷痛苦調整 但有利於美國經濟長期發展

2007-08-17 原文: Warren Buffett Sees Potential for Opportunities Part 2

全球著名投資大師、素有"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近期在接受美國CNBC財經頻道獨家專訪時指出,雖然美國經濟正在遭遇信貸市場動盪的"麻煩",但長期來看,美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抵御這一風險因素而持續擴張

巴菲特指出,目前美國的大規模不良按揭貸款令人憂慮,"這主要歸咎於一部分金融機構對房貸風險控制的極度鬆弛"。他說,在過去數年中,金融機構之所以敢向沒有財務實力的個人放貸,就是他們預期房價將持續大幅上漲,但目前這一"海市蜃樓"已消失,房價下跌引發金融機構抵押品價值嚴重縮水,房價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支出

不過,巴菲特指出,雖然佔美國經濟三分之二強的消費支出增幅下滑,但並沒有停止增長,未來消費支出也不會出現嚴重衰退的現象。分析師指出,強勁的就業收入增長有望繼續刺激消費支出。

巴菲特指出,近期信貸市場的調整祇不過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他說,"人們總是不時地犯錯,當他們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後,未來的市場將更加強勁,但如果他們的錯誤得到政府補貼,市場的錯誤將持續"。巴菲特說,犯錯誤的金融機構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分析師表示,巴菲特此話暗示他不讚成市場上關於美聯儲應緊急降息托市的觀點。

巴菲特說,次級抵押債務市場確實是個嚴重問題,但這並不值得擔心,因為各種危機貫穿於美國經濟擴張的整個歷史過程,上世紀美國經歷了"大蕭條"、二戰、冷戰這樣的嚴重事件,以及80年代以來大大小小的多次金融危機,這些事件沒有使美國經濟倒下,恰使美國經濟增長更為強勁。 巴菲特還表示,近期市場的動盪為他創造了逢低買入的良機

巴菲特:全球股市下跌恰是逢低買入良機

2007-08-16 原文: Warren Buffett Sees Potential for Opportunities Part 1

享譽全球的著名成功投資人、有"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周三(8月15日)指出,近期的全球市場動盪恰為其提供了逢低買入良機。

巴菲特是在接受美國知名財經頻道CNBC獨家專訪時發表上述觀點的。巴菲特指出,近期市場的動盪讓他"興奮不已",股市跌得越厲害,他越高興。他指出,一般而言,當市場出現"混亂"調整時,"真實的投資機會"就會出現。

巴菲特進一步解釋稱,在混亂的市場中,一些股票往往會出現嚴重錯誤估值的現象(如過度下跌),而這正是投資機會所在。不過,巴菲特承認,他並不清楚市場的調整底部在哪裡,調整何時會結束

由於美國次級抵押債務市場風暴正趨嚴重化,全球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紛紛拋售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唯恐避之不及,引發全球股市大跌。分析師指出,在普通投資者六神無主的情況下,巴菲特卻有此番閒情逸致,這恐怕就是"成功投資者"和"失敗投資者"的差別。因為巴菲特在市場動盪時看得更遠,在普通投資者退避三舍時,他考慮的卻是如何在市場動盪中漁利

分析師表示,雖然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免不了有"趁火打劫"之嫌,但正所謂"真理祇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巴菲特的觀點對投資者不無參考價值。

事實上,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投資策略明顯貫徹了他的這一思路。美國証交會(SEC)周三公布的文件披露,該公司二季度大量增持美國金融股,這在大多數市場人士看來是逆市場趨勢之舉。因為今年以來的次級債動盪使得金融股表現不佳,標普500指數金融板塊今年來的累計跌幅已超過了10%。

巴菲特二季度增持了8700萬股美銀(Bank of America)股票,季末的市值為4.253億美元;他增持了2550萬股的美國銀行集團(U.S.Bancorp)股票;他還增持富國銀行股票,目前的總持有規模為2.577億股,季末的市值為8.396億美元。

與此同時,巴菲特二季度還大幅增持了耐克、法國制藥企業Sanofi-Aventis、美國強生和寶潔。分析師指出,這顯示出巴菲特對醫藥、消費品等具有較強抗經濟周期能力的股票情有獨衷,投資者也可從中獲得啟發。



後註:

市場其一有趣的說法 -- 巴菲特守候的是CountryWide的公司債券。當公司面臨融資危機而到清盤那著之時,巴菲特便會以債權人的身份入主CountryWide,而非直接購入CountryWide的股票。

2007年8月11日星期六

個股研究: 招商銀行2007年的中期業績分析


(國內版比香港的版本列出更多的有用資料, 如十大往來客戶)

具啟示性的數據如下:

股本回報率: 21.4% (上年度為 12.32%)
成本收入比: 39.8%,下降4.3%
=>顯示招商銀行的經營效益在顯著增強,特別在經濟發展強勁的環境下將加快成長

貸款額增長: 11.3%
=>與中銀監的國內銀行貸款增長全年15%內的目標還有4% 增長空間 (可參考 中銀監目標全年新增貸款增長15%以內 一文)

不良貸款率: 1.66%,"次級"、"可疑"、"損失"類同時下降!!!
不良貸款準備金: 177.13億,上升8.79%
覆蓋率: 169.97%, 升34.36%
=>表明招商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強勁
=>減輕未來撥備提取壓力,其資金能運用於準備金以外的項目,加速成長

儲蓄活期增長23.2%, 定期減少7.8%,儲蓄活期佔比56.80%
=>招商銀行的客戶資金利用率高,其應用範為包括投資活動,為非利息收入成長的領先指標

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比: 15.2%,上升50%
信託服務手續費、銀行咭手續費、代理服務手續費分佔26.5%、25.8%、22%,同比升921.8%84%147%
=>亦顯示客戶質素佳,接受招商銀行的不同類型產品與服務
=>顯示招商銀行的定位為市場接納
=>拉近國際銀行非利息收入比30%的目標
=>提高營業收入的穩定性,減低受利率的影響
=>信託服務手續費明顯受惠於券商集合託的快速增長及QDII的新規則 (託管品種包括證券投資基金、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企業年金基金、保險資金、信託資金、產業投資基金、QDII、QFII等16類產品)

銀行咭流通戶數597萬戶,增長33.6%
信用咭交易額539億
(2006年全年664億)
=>咭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同業競爭激烈下仍能得以實質保持

2007年上半年員工: 24355人 (管理/業務/行政: 3350/18035/2950),大專以上96.38%
2006年全年員工: 23202人(管理/業務/行政: 3086/17223/2893),大專以上87.92%
=> 在銀行業專才短缺的環境下仍能招攬足夠的要員,確保業務的擴張能力

債券投資中,美國次級房貸證券的金額: 0元
=>表明招商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強勁

各大行的2007-2009盈利預測
瑞銀: 0.9, 1.26, 1.62 元人民幣
美林: 0.761, 1.07, 1.36 元人民幣
高盛: 0.83, 1.17, 1.46 元人民幣
中信: 0.84, 1.26, 1.76 元人民幣
國泰君安: 0.818, 1.209, 1.534 元人民幣

招商銀行券商集合理財託管業務獨佔螯頭

www.cnfol.com 2007年08月08日 14:16 搜狐理財

  今年上半年,證券市場的火爆不僅使券商獲得了豐厚的經紀收入,集合理財(相關:證券 財經)業務的快速增長也給創新類券商帶來了額外的驚喜,而開展券商集合託管業務的各家銀行也增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招商銀行就是今年券商理財託管業務發展的最大受益者。

  記者從招商銀行總行了解到,截至2007年6月29日,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24隻,資產凈值總額達689.48億元,較去年末大增300億,增幅達43.51%。其中招商銀行託管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達到248.97億元的規模,較今年初增長了111.27%,資產凈值和產品數量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6.1%29.2%,成為業內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託管的領頭羊。

  招商銀行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託管業務之所以發展迅速,得益於合作券商品牌突出、產品靈活創新、託管服務優質等綜合因素。該行在券商集合理財業務起步之初,就預見了這一市場發展前景,極早地與部分品牌突出的證券公司——國泰君安、廣發、招商、華泰證券開展合作,率先推出規範性、集合理財產品。根據市場及客戶的需要,該行利用理財產品設計的靈活性,與券商共同創新產品,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較穩定、高回報的產品,積累了券商理財託管業務的經驗,也提升了託管效率和服務水準。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不僅拓寬了招商銀行的資產託管領域,成為支撐其託管業務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也培育出一批認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銀行客戶群, 為促進招商銀行資產託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銀行類QDII雙重托管帶來托管業三大轉變


2006年06月02日 11:46 全景網絡-証券時報


  招商銀行資產托管部 陳立民

  《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頒布並正式實施,允許有資格的中資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繼社保基金和保險類QDII放開之後開放的銀行類QDII業務。令人關注的是,在銀行類QDII業務中引入了雙重托管機制,即境內托管銀行境外托管代理人模式,從而催生了新型資產托管業務───銀行境外代客理財托管業務問世。據業內專家預計,這一模式還將運用於基金公司類QDII,它將帶來我國資產托管業的三大轉變。

  銀行間合作由單一轉聯盟

  一直以來,國內托管銀行之間一直呈現著競爭關系,直到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現才打破這一格局,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托管銀行與其他托管銀行間建立了相互銷售、交叉托管的合作關系。境外代客理財業務實行雙重托管制度,要求開辦業務的托管銀行必須與其他國內托管行建立聯盟關系。與此前托管銀行銷售型合作模式相比,聯盟型合作模式將托管銀行合作由外圍銷售領域縱深入發展至銀行內部整體業務領域,即托管銀行將自身的理財客戶群體、外匯存款存量、外匯投資經驗、多元化產品銷售網絡、境外代理行等綜合金融服務資源經過充分整合,通過與結盟托管行的轉換機制,換取結盟托管銀行的境外代客理財托管資產,在結盟托管銀行體系內實現銀行傳統業務資源向新型托管資產的直接轉換和循環發展的新格局,聯盟托管銀行之間實現綜合資源共享、整體實力互換的業務合作新模式。

  產品創新國際化

  目前國內托管產品創新主要依靠國內証券市場發展和國內投資管理人產品創新,銀行境外代客理財業務打通了國內外理財投資市場對接渠道,使得國內銀行、投資管理人可以突破國內資本市場的瓶頸限制,在不斷拓寬的國際金融市場內,整合境外各類金融市場、各種金融產品優勢,設計創新的投資產品和組合,彌補國內投資產品結構不足。目前可側重於有穩定現金流的境外債券類理財托管產品,解決國內債券型或年金型投資產品短缺、收益較低且不穩的結構性難題,滿足部分流退休人員或即將退休人員的固定現金流的需要。隨著境外理財投資領域的拓寬,代客境外理財托管產品將逐步向價值性、資源稀缺性及衍生性投資領域擴展,從而改變完全依靠國內投資市場設計托管投資產品的格局,豐富和擴大國內投資托管產品類型。

  運作方式由封閉轉開放

  目前,我國托管業基本處於與全球托管業相分離的獨立運作狀況,境外代客理財托管業務將打破這一封閉運行的格局,雙重托管制要求境內托管行與境外托管代理人實現托管業務及系統對接,客觀上加速國內托管業的三方面國際化進程速度:

  1、加快構建國內托管業的委托代理運作體系。主托管人與次托管人委托代理制已成為全球托管業的主要運作模式,境外代客理財托管業務促進國內主托管行與國外托管代理人在業務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一個即遵循國際慣例、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托管委托代理運作模式。

  2、加速國內資產托管運作與國際接軌進程。代客境外理財的投資領域為境外金融市場,理財資產估值須遵循國際會計準則,投資組合及比例等投資監督須符合投資所在國的監管法規要求。快速掌握國際托管業務規則和準則,將是國內托管業融入全球托管行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也是國內托管銀行發展的最大契機。

  3、擴大客戶托管資訊服務體系范圍。由於代客理財資產投資於全球金融市場,需要境內托管銀行與境外托管代理人之間實現市場資訊信息系統和業務運作系統的對接,並根據不同投資機構的需要,打制成投資者所需的全球托管市場及產品的資訊服務。

2007年8月7日星期二

節能產品優先採購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建立政府強制採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指出,各級政府機構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政府採購活動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採購需求的前提下,要優先採購節能產品對部分節能效果、性能等達到要求的產品,實行強制採購,以促進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降低政府機構能源費用開支。

在優先採購的節能產品中,實行強制採購的按照以下原則確定:一是產品具有通用性,適合集中採購,有較好的規模效益;二是產品節能效果突出,效益比較顯著;三是產品供應商數量充足,一般不少於5家,確保產品具有充分的競爭性,採購人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

從此前公佈的《政府採購節能產品清單》來看,大致有家電、IT、燈具電力設備、潔具等五大類行業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獲益。

2004年12月17日,財政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發佈了《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應當優先採購節能產品,逐步淘汰低能效產品,並列出三段時間表:"從2005年開始,在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和省級(含計劃單列市)預算單位,首先推行政府綠色採購;2006年擴大到中央二級預算單位和地市一級預算單位實行;到了2007年,政府綠色採購將覆蓋到全國。"

一組來自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政府機構年電力消耗總量佔全國總消耗量的5%,能源費用超過800億元,單位建築面積能耗超過世界頭號耗能大國---美國政府機關1999年平均水準的33%。也有數據顯示,政府機構的人均用電量,相當於普通居民的19倍。

香港上市公司中 ,受惠者包括:
- 真明麗 (燈具)
- 金碟 (IT)
- ?

詳情可參考 "國務院力推採購新政 五行業上市公司或受益" 一文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書後感: The Buffettology Workbook (待續)


想了解更多畢菲特的選股理念,這部書便最合適。

[重點]

-市場上大部份的人都是短視的,在好消息時才入貨,壞消息則沽出,忽略了千里馬的長期可估量價值! 特別是基金經理往往要為著成績表現而要經常作出買賣


- 懂得分析壞消息對公司的實質性影響,充分利用市場大多數人的錯誤價值判斷,而把握時機,利用短視投資者的錯誤解讀,過份反應,得以從安全邊際中購入好股並長期持有

- 分別Commodity Type 與 有Consumer Monopoly 的公司

Commodity Type公司的特徵:

  • 低Net Profit Margin
  • 低Inventory Turnover Rate
  • 低ROE (<=12)
  • 可替代性高,沒有品牌可言
  • 行業競爭激烈,並持續有供過於求的情況
  • 獲利多否全取決於管理層的能力

Consumer Monopoly公司的特徵:

  • 有其特有的產品條件(品牌) 或 服務,並有著持續性,優質,獨特性
  • 公司的現金流良好,負債水平不會比其純利多於2倍
  • 公司的利潤穩中有升
  • 公司不需經年投入大量資金以支持其營運成本
  • 公司能有成本轉架能力,免疫於通賬侵害的本錢

作者書於末特別提到,耐心靜侯股價到達安全邊際水平在投資中非常重要,市場中的 好消息壞消息 總會交替地持續出現的。當短視者出貨之時,便時出手購入的好時機

2007年8月3日星期五

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

自2007年9月1日起,"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 會正式執行。比較特別的是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範圍內可再生能源。除大中型水力發電外,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不參與上網競價

所稱可再生能源發電是指: 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和地熱能發電。

所稱生物質發電包括: 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

詳情可參考 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電監會令第25號)

2007年7月31日星期二

2007 下旬重點IPO

中國鐵路工程
  • 全球第三大建築企業、亞洲最大鐵路橋隧建設承建商
  • 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房地產開發、工業製造、科研咨詢、工程監理、資本經營 、金融信託和外經貿於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
  • 自97年以來,中鐵工營業額和新簽合同額連年平均增近100億元(人民幣.下同),05年分別達到1264億元和2055億元
  • 企業資產為1014億元人民幣

譚木匠

  • 人手製各種小木製品
  • 全國共有488家加盟店,2006年盈利達2300萬元人民幣,營業額則達7500萬元人民幣
  • 公司自擁設計隊伍,每年至少推出200種以上新產品,產品涉及126個種類、574個型號、2480種款式
  • 2006福布斯中國潛力100榜中唯一上榜的渝商
  • 已利用用友ERP-U8網路分銷管理

阿里巴巴

  • 內地最大網上商貿平台(另外兩大為慧聰和網盛)
  • 強調對買家賣家周到、高效的服務為阿里巴巴吸引客戶的黏性競爭力
  • 平台上匯聚了300萬個海外和超過1600萬家中國企業註冊用戶
  • 佔據了中國B2B市場近7成的份額,目前其兩個拳頭產品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的續簽率分別為70%和80%
  • 為中國的外貿和內貿的縮影
  • 2006年的業務收入已經接近20億元,而其B2B業務的毛利率應該在60%-70%之間,淨利潤率應該會有30%左右
  • 營業收入主要來自“誠信通”和“中國供應商” 兩類注冊用戶的年費,二者合計貢獻了大約25%及70%的收入
  • 截止到2006年6月,“誠信通”的注冊用戶數量達到15萬,以2300元的年費計算,此項收入為3.45億元。按此計算,近一年的營業收入應該在11.5億-17.5億元左右
  • 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全球業務的擴張和B2B交易平台的完善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招商銀行成長錄: 信用卡發行量逾1,500萬

噢...招商銀行唔使一年已經令信用卡發行量升左五成...要注意既係交易額仍保持上升...我只係諗到用"超班馬"來形容! 係信用咭業界, 如果我無記錯 招商銀行 係Visa咭發咭量成長最快既保持者...如果唔係Visa又點會比 招商銀行 借佢過橋同 中銀 一齊發2008北京奧運信用咭呢!

嗚...我既建倉十萬股 招商銀行 計劃越來越難了...

招行已發行信用卡逾1,500萬
北京 (XFN-ASIA) - 新華社報道稱, 中國招商銀行(3968.HK; SHA 600036)公布, 自02年12月發行首張信用卡以來, 截至07年7月26日已累計發行信用卡1,500萬張

報道稱, 去年12月25日招行發行的信用卡突破1,000萬張。

報道並稱, 按照信用卡發行數量計算, 招行佔據中國信用卡發行量的30%。今年以來, 招行信用卡交易額超過600億人民幣; 超過06年全年的水平。

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高成本時代來臨 “中國制造”的重新想象

2007年07月29日12:12  來源: 中國經營報 作者:謝揚林
  當企業喪失成本優勢,將會怎樣?

  常州宏事達電氣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宏以制衡制造商為例,給出了三種選擇:

  一是擇機轉行或轉型,針對企業的制造方法、手段、設備、技術儲備等不同的特點向相關行業轉型,就像當年東芝、日電以及IBM都曾制造過商用制衡器,但無戀戰;
  二是以偷工減料作為應對策略,如將ABS改為增強塑料或在其中摻雜大量廢料及回料、用不鏽鐵代替不鏽鋼、用鐵皮支架取代鋁合金支架、用回收的元器件來裝配PCB,但這無疑是飲鴆止渴,自取滅亡;
  三是選擇向價值鏈上遊轉移,例如培植企業文化、優化物流、實現敏捷制造、加大創新及研發投入,在國際上進行OIML、EC、NTEP等認証。而高端OEM利潤空間相當大,成本壓力就會相應減輕。

  這並不是一種假設,遺憾的是,中國制造正在接受“高成本時代”的考驗。

  低成本 正在逝去的地平線

  7月23日,商務部與海關總署對1853個塑料原料及制品、紡織紗線、布匹、家具等商品進行了出口限制。這將使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成本有可能驟然上升30%。安邦分析師同時指出,結構性的矛盾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中低檔產品供大於求,同質化無序競爭嚴重。

  外電對中國制造的批評固然有炒作的成分,但是,一個信號再次傳出,中國“低成本、低價格”的優勢正在發生變化,“高成本時代”即將來臨。包括由於經濟增長隨之而來的人力成本的提高。調查表明,上半年,人力的工資成本增幅達到了16%。而按最近頒布的勞動法,在一個企業工作兩年以上,就可以跟公司簽不定期合同,如果公司違約,就需要賠錢,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企業成本的提高。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中國制造”就有了“高成本時代”即將來臨的勸誡。經濟學家魏傑那時稱,“中國經濟比專家預計的提前10年進入了高成本時代。”之前,一些經濟學家對高成本時代出現的預測是2015年。

  這位盛世危言的經濟學家特意撰文──《關注和應對高成本時代的到來》,並認為,如果不做好準備,這樣的沖擊,對中國企業來講將是致命的。

  在魏傑看來,6大原因導致了高成本時代的到來: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土地與環保等生產條件、人工成本以及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等國際因素。魏當時為企業下了四帖藥:粗放型增長轉向節約型經濟;成本優勢戰略轉向技術優勢戰略;調整產業結構,拋棄那些容易引發成本上升的產品,轉向高附加值;通過變革以提高企業效率抵消高成本影響。

  魏的觀點其後在江浙、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得到了響應。2007年3月,由北京、廣東等地社科院聯合撰寫的“2007年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稱:成本不斷上升,環境治理壓力日益增大,珠三角經濟發展進入高成本時代,外向型經濟發展環境日趨嚴峻。

  在低成本時代,“薄利多銷,以量取勝”為制勝法寶。但在中國,低成本往往不是靠技術與生產管理獲得,而往往依靠資源投入來實現。一位美國的觀察者稱,中國企業成本控制並不佳,假如美國生產一件產品需要3道工序,而中國則需要17道工序。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增長依靠的不是大公司,而是小企業。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削減成本時,常常因顧及當前而無暇為未來設想,結果反而喪失研發、創新、渠道建設等能力,最終導致競爭力下降。這種低成本的方式,最終將陷入技術簡單、產品附加值低的過度競爭困境,而在中高端市場乏力。

  到了重新考慮企業系統的時候

  “高成本時代”企業的對策注定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摸索過程。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包括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等專家認為,“低成本,低價格”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仍舊將是中國工業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優勢所在。但是金碚同時也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注定了中國企業在成本橫向比較時會上升。

  “然而成本控制祇是前提條件,中國企業到了重新考慮企業系統的時候了”。營銷專家劉海峰認為,“你的質量可以不是最好的,價格不是最優的,但是一定需要為客戶創造價值。” 也有人建議先做文化後賣酒,在商業模式上以顧客為核心、以品質為基礎,以差異化為手段。

  企業要在今後的發展中擺脫一味低成本的束縛,品牌、技術、產品結構、產業升級常常被認為是應對高成本時代的解決方案。“不光講產品,也講life style。”定位大師阿爾﹒裡斯從其專業本位的角度出發,就曾指出,中國企業未來必須加強產品品牌的建設。

  "何況,國際競爭,靠低價不一定能贏得客戶。"劉海峰力圖舉例說明:Up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ups剛進入中國不久,一次ups的老總和國內快遞公司的老總做客央視對話。主持人問國內快遞公司:“ups進入中國,您害怕嗎?”對方回答:“不怕,因為他們沒有渠道,而且他們的成本比我們高。”事實的確如此。然而他祇猜中了故事的開頭,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尾。由於Ups精準的掌握了國外客戶的需求,他尋找到國內的供應商,比如一家紡織加工廠,條件很誘人:Ups負責在國際上尋找買家,負責運輸,還負責結款。即使價格比國內公司高出一些,但加工廠因此打入國際市場,贏得上千萬訂單。加工廠的選擇毫無懸念。

  近期,有自有品牌的李寧、百麗國際、安踏體育股價大幅上漲,而為耐克和阿迪達斯代工的裕元集團股價卻在下跌,除了市場對國內、國際市場的期望,也未嘗不是中國企業品牌的一種支撐。

  此外,系統的建立不獨與企業的運營模式有關,生產鏈、產業集群、配套能力也同樣重要。

中銀監目標全年新增貸款增長15%以內

2007年07月23日 11:15 財華社

  中銀監上周五(20日)舉行例行的年中工作會議,據了解,中銀監主席劉明康在會上表示,經濟增長從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明顯,要求銀行控制新增貸款速度,並設定全年新增貸款增長15%以內的目標,同時亦要杜絕貸款被違規流入股市及樓市

  今年銀監會曾調查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及樓市的情況,上月更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及中國海運(集團)公司挪用貸款的問題,處罰8家銀行,暴露銀行在信貸資金流向監控不力的現象;劉明康稱,商業銀行應改進貸款支付方式,引進國外銀行現今的貸款支付管理方式,按照貸款用途加強管理,便於跟蹤檢查,杜絕挪用貸款的情況發生。

謝國忠:中國房地產難題有解

來源:中國證券網  謝國忠/文 (2007年07月11日15:39)

  房地產市場遭遇的許多問題都源於它在地方政府財政中的作用。要控制房價,房地產開發必須從“土地銀行模式”向“工廠模式”轉型。政府需要鼓勵開發速度和規模,並引入融資工具來支援“工廠模式”

房地產開發須轉型

  中國的房地產已經迅速成長為一個巨大產業。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已經佔到了GDP的10%;由於其增長快於GDP增長,因此這一份額還將繼續上升。

  中國房地產業雖然龐大,但缺少好的制度基礎,也沒有整合到一個深思熟慮的城市化戰略中去。它主要被用來為城市化籌集資金。房地產市場目前遭遇的許多問題(例如高房價,對外資和灰色收入需求的過度依賴等)都源於它在地方政府財政中的作用。中國必須實施整體性的城市化戰略,為房地產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錨”。

  中國地方政府不能舉債。當然,通過其擁有的企業,許多地方政府還是已經有了很多借貸。但無論如何,缺乏直接融資渠道,是地方政府希望最大化房價從而最大化其城市建設籌資能力的主要原因。如果地方政府能以其未來財政收入發行債券,那麼它的激勵將會變成最大化長期收入,這與最大化當前收入有著顯著區別。

  當然,如果所有地方政府都被允許發債,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金融無序。中央政府有必要選擇一些城市,讓其能夠獲得資源。而擁有3000萬至5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將會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佔據主導地位(參見《財經》2006年第26期“想像5000萬人超級城市”)。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充分的規模經濟。這些城市應該享有直轄市地位,並擁有發債權。債券市場將會通過對其債券賦予不同的風險貼水,來判斷它們的發展戰略是否得當;中央政府則可以從債券市場的反應,知道這些城市做得是好還是壞。

  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合理戰略應當與城市化戰略一致。目前,開發商的經營模式是大量儲備土地——土地銀行——並從土地未來升值中獲利。顯然,金融市場青睞這些企業,它們的股價高企,也能夠以土地為抵押品輕易地貸到款。

  但對中國的城市化戰略來說,這個模式是不好的。超大城市戰略需要每一次房地產開發的都是規模巨大且迅速的,從而最小化融資成本,並最大化城市建設的有效性。中國需要能夠像工廠大規模製造產品那樣迅速開發大片地區的開發商。

  從“土地銀行模式”向“工廠模式”的轉變,需要對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關係進行調整。最近引入的30%-60%的土地增值稅,對於土地銀行模式就是一個重要的負面激勵。而在正面,政府需要對開發速度和規模加以鼓勵,並引入融資工具來支援工廠模式。政府已經要求購買土地後兩年內必須開發,但在現實中,這個規則很少得到執行——這是土地銀行模式如此流行的原因。如果規則得到執行,它將迫使開發商轉向工廠模式。

  將房地產開發轉為工廠模式,是房價降溫的關鍵。在土地銀行模式下,如果價格還不夠高,開發商就有激勵去拖延開發時間、縮小開發規模。如果價格正在上升,開發商就有動機去等待,以獲取更高的利潤。對此行為的惟一制約手段就是抽出銀行信貸,但卻很少被實施。所以,一旦貨幣供給走強、信貸易得,房地產價格自然就快速增長,不管市場上有多少開發商都是如此。而與此相反,工廠模式下開發商的利潤率有賴於銷售速度。當房價高時,供給自然就會上升,從而冷卻價格。

  工廠模式需要發達的金融市場作為後盾。房地產開發的關鍵在於融資。而中國開發商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拿到土地和從國有銀行獲得貸款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國開發商的競爭優勢是他們同政府的關係。如果中國改變政策環境,促使房地產業向工廠模式轉型,現在行業中的很多佼佼者未必能保住他們今天的地位。

  中國應發展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以支援房地產業的工廠模式。與此相關的最重要的金融產品,包括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es)、過橋貸款以及對衝地價波動的衍生品。房地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的行業,融資的成本高低對其效率至關重要。目前,房地產主要的融資渠道是股市和銀行,二者的成本都很高。這種融資上的低效率只是暫時被快速上漲的房價所掩蓋,一旦房價不再上漲甚至下跌,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可能會大批破產。

  未來,中國的開發商可能會向兩個方向分化。其中多數專注于開發位於城市中心或條件優越的郊區的高利潤住宅,以及第二居所性質的住宅。另一些企業將發展為服務於大眾市場的,每年開發數百萬平方米房屋的大規模企業。中國市場大概可以容納20到30個這種規模的開發商。他們的競爭優勢在於管理資金,以及統籌眾多的承包商。他們的規模也將大到足以開發基礎設施,也就是說,他們就是城市化的代言人。他們的賬面資產可達數十億元之巨,但大部分屬於債務融資,並且需要頻繁的再融資。

低收入群體住房:三種模式

  工廠模式將解決目前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在今天,住房對多數白領都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儘管缺少來自高收入的白領階層的需求,來自灰色收入和城市拆遷改造的需求還是推高了市場。不過,當過剩的流動性消逝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可能遭遇一場可怕的低迷,甚至可能把銀行也拖下水。

  不過,即使房地產改革成功,工廠模式成為主流,人口中的相當一部分(比如佔城市人口增長大部分的藍領工人)仍然購置不起房產。為了推動城市化,保持城市穩定,中國可能需要特殊的措施以滿足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在此,有三個模式可供參考。

  第一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即依靠廉價土地和廉價汽車來解決大多數人的住房需求。美國土地市場的私有產權特徵最為顯著,對土地用途沒有嚴格限制。靠近城市的土地很容易變成新的城區,土地增值的收益屬於原土地的主人,而不是像中國這樣被政府壟斷。因此,開發商總能買到便宜的土地蓋房子。這就是美國房價收入比僅為3到4,為世界最低的原因所在。當然,這些新的住宅區距現有的城市中心很遠。但擁有和維護汽車的成本在美國也非常低,低收入家庭可以購買遠離市中心的住宅,開車一兩個小時去工作。隨著更多的人搬到這樣的地區,他們就會形成自己的城市中心,居民也可以就近找到工作。這一進程往復進行,使城市向四週蔓延。洛杉磯是這類城市的典型。

  新加坡屬於第二種模式,其超過80%的居民居住在政府修建的公屋中。新加坡的公屋是指那些由負責管理住房的政府機構開發銷售的房地產,這使新加坡政府成為該市最大的開發商。新加坡相當一部分土地都是政府回收的,政府回收土地的成本非常低,每平米僅200-300美元(中國更低,只相當於新加坡的十分之一)。即使容積率低到1,政府仍然可以保證其所開發項目的土地成本非常低。同時,新加坡從印尼和馬來西亞輸入勞工,以保持較低的建築成本。因此,新加坡可以以4倍-5倍家庭年收入的價格出售公屋。而且,新加坡的公屋品質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比很多國家的私人住宅都好。

  第三種模式在香港,大約半數的人口住在公屋中,其中多數是租住的。不像新加坡,香港政府興建的公屋條件非常之差,有些簡直不妨稱作籠子。政府目的在於激勵住在公屋中的居民盡可能努力工作,並從市場中購買昂貴的住房——其均價目前大約每平米4.1萬元人民幣。香港月薪的平均數則大約在1.5萬港幣,中位數大約1萬港幣。顯然,多數人是買不起房子的。
香港和新加坡之間的巨大反差是兩地政治差異的結果。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獲得執政地位,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推行質優價廉的住房政策;如果人們買不起房子,其統治也就難以為繼。而香港殖民時期政府的權力來自倫敦,沒有這種不安全感。高地價可以幫助政府獲得收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昂貴的私有住宅,高房價的既得利益集團就會擴大。事實上,在1998年市場恐慌發生後,香港的中產階級支援政府限量供地、恢復房價的政策。

  當然,香港的穩定也要依靠居住在公屋裏的那一半人口的支援。只要這些居民對未來依然懷有希望,憧憬著買得起私有住宅的一天,這個社會就是穩定的。但未來可能存在變數。香港的GDP剛剛恢復到1997年的水準,並且由於老齡化和相對其他中國城市的高成本,其增長不會很快。我猜測香港不久就需要大規模地改進公屋品質,以保持社會穩定。

中國如何控制房價

  中國與以上三種模式都相去甚遠。在快速城市化中,如果僅一個城市提供廉價、高品質、易購買的公有住宅,那麼轉眼間就會被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填滿。廉價的公有住宅可能很難獲得。因此,政府提供公有住宅只能說是一項社會政策,而不是城市化的加速劑。絕大多數城鎮居民都需要從市場上購買住房。在這一點上,中國更像美國,而不是那些東亞城市國家。

  因此,保持市場房價在可承受範圍內,是長期內滿足住房需求的關鍵。有了便宜的土地和汽車,美國可以依靠市場提供廉價住宅。中國兩者都沒有。不過,絕大多數城市人口必須依靠公共交通去上班。所以,控制房價的第一要務,就是發展公共交通。這聽起來可能不合常理,因為便利的公共交通會提高附近的地價。但是,擁有好的公交系統可以使平均地價下降。

  公共交通系統耗資巨大。在美國快速城市化的階段,各個城市可以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隨著城市的發展,稅收收入增加,這些債券得以償還。這樣的良性迴圈在城市的成長階段是可能的。中國的大城市也有條件產生這種良性迴圈。這就是我認為中國應該允許一批城市為發展基礎設施發行債券的原因所在。

  控制房價的第二個方面,是中國必須鼓勵房地產業向工廠模式轉型。當房價快速上漲時,該城市的政府應當迅速增加土地供給。當然,這種模式成功與否,要看當地政府給房價降溫的決心有多大。如果地方政府依賴賣地收入滿足資金需求,他們降低房價的措施就很難有誠意。如果不允許地方政府舉債,地方政府穩定房價的政策可能永遠只會停留在口頭上。

  為了激勵地方政府從長遠利益著想,中國應當考慮開徵1%-2%的房產稅(propertytax)。此項收入可以用作基礎設施建設債券的償債擔保。債券的規模可以達到此項稅收的10-20倍,這就足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第三,中國需要成立一個特殊的住房貸款機構以幫助低收入家庭。比如美國的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Mae),就是美國政府資助的一個專業公司,它從商業銀行手中購買按揭債權,並將其資產證券化。因為享受到政府的保護,其融資成本非常低,這樣節約下來的成本可以轉化為購房者的收益。這種收益只能由按揭在一定規模內的借款人享受,以保證福利分配給中低收入家庭。

  總之,中國應當集中資源建設25個-30個超大城市,以完成城市化進程。這些城市應當享有發行債券的權利,來滿足發展基礎設施的融資需要。這些城市的房地產業應完成從土地銀行模式向工廠模式的轉型。地方政府應當依靠徵收房產稅而不是賣地來擔保他們的債券。這樣的城市化戰略將讓住宅的價格更易承受(例如5倍-8倍于家庭年收入),而城市中也將充滿就業機會。

(《財經》雜誌)

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

中國民情: 乳品價格上漲壓力加大 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來源: 中國証券報 作者:江玲

  在印象中,超市裡近期經常是這種景象: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肉價,一邊是正為促銷打得你死我活的牛奶大戰,看得人眼花繚亂。在豬肉、雞蛋等農產品和飼料原料價格都在上漲時,牛奶價格卻好像沒有漲價的動靜,讓人不禁有些疑惑也有些擔心:牛奶為什麼不漲價?會不會有一天也像豬肉價格一樣“火箭發射”?

  今年上半年以來,農產品和飼料價格大幅上漲,乳品企業成本負擔越來越重,甚至有超過1/3的奶農和乳品企業仍處於虧損的經營狀況,按理說,乳品漲價已經迫在眉睫;可是另外一方面,由於夏季是牛奶銷售淡季和消費習慣的原因,乳品企業又不敢在行業內率先漲價。記者在走訪了北京市內的幾大超市後發現,原來火熱的牛奶促銷已經很少見了,乳品企業正通過減少促銷降低成本。

利潤下降

  昨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內的幾家超市,發現牛奶價格雖然沒有上調,但是原來捆綁在一起的促銷已經很少見了。最常見的伊利“利樂枕”純牛奶,原來6袋綁在一起銷售總共售價6元。現在促銷沒有了,每袋1.2元,相當於每袋售價增加了0.2元。原來促銷時候大盒包裝外送2小盒的蒙牛、伊利等品牌酸奶價格也都沒有變,祇是原來促銷的2小盒都不再送了。這說明今年飼料等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乳品企業不得不採取措施應對利潤的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玉米平均價格同比上漲14.7%,其他飼料原料也都不同幅度上漲。據此測算,每公斤原料奶成本因飼料價格上漲多了約0.15元,約上漲了7%。可是,據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德鈞對近幾年來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測算,2006年中國原奶平均收購價格約為2.05元/千克,較上年同期上漲1.99%,而且這一價格大致維持到了現在。

  由此看來,原料奶生產成本的漲幅大大高於原料奶收購價格的漲幅,乳品企業的利潤下降嚴重。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數據顯示,近段時間來,市場競爭及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整個奶業的利潤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超過1/3的奶農和乳品企業仍處於虧本經營的狀況,且仍未得到有效的改觀或遏制,有些地方的企業虧損面已達到了70%。

  奶業利潤下降不僅影響到商家,同樣受傷的還有奶農。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認為,現在原料奶收購秩序亂,奶農養殖效益低,1/3奶牛養殖戶都在虧本,有些地方已經出現殺牛、奶牛當肉牛賣的現象,嚴重威脅奶源基地建設和奶業發展後勁。長此以往,乳業也可能遭遇生豬的周期性危機,而導致奶源供應短缺,乳品價格大幅上揚。

消費量不足“瓶頸”難破

  7月流火,由於高溫下牛奶保存很不方便,對於很多乳品企業來講,夏季也正是一年中的銷售淡季。

  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認為,乳業通過減少促銷變相提價的策略和乳品企業現在所處的兩難境地有關,一方面是飼料等原料價格上漲,利潤下降導致企業面臨漲價壓力;另外一方面,夏季高溫,正是牛奶的銷售淡季,打慣了價格戰的乳品企業又不敢貿然在行業內漲價。

  其實歸結到一點,中國乳業發展的“瓶頸”還是消費量不足的問題。

  盡管說由於人口基數大等原因,我們國家對乳品的潛在需求很大,但現實需求卻有限。據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監測數據,2007年第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6.5千克,僅為世界人均乳品消費的20%,而近幾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品消費量更是停滯不前。

  陳連芳認為,像中國這樣沒有飲奶傳統的國家要發展奶業,首先要從孩子抓起,學生奶計劃就是一個影響最深遠、成效最長久的措施。傳統的中國人沒有飲奶習慣,甚至相當部分人群有“乳糖不耐受癥”。通過實施學生奶計劃,使國人從小培養起飲奶習慣,年齡越小也越容易克服“乳糖不耐受癥”。

  業內人士認為,日本通過“一杯牛奶拯救一個民族”的宣傳,逐漸改變了國人不愛喝牛奶的習慣,中國也有很多人正在為此而努力。而牛奶銷售問題一旦解決,奶農和乳品企業的日子自然會好過起來。

中國民情: 日本天價米首日銷售迎來眾“嘗鮮”客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鄒品娥

  昨天上午10點,日本大米在久光百貨地下一層新鮮館準時開售。現場的日本大米展台就迎來了許多人的關注,顯然,大家對如此高價的大米感到好奇。與之前預測的顧客主要以餐廳、在華日本人為主有所不一樣,昨天的消費主力主要還是國內的消費者,據工作人員介紹,其中有一位中國顧客一次就購買了100袋。

  本次的日本大米有兩個品種:新瀉縣和宮城縣,且每個品種都是2公斤的袋裝。其中,新瀉縣為198元一袋,宮城縣為188元一袋。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時會有消費者過來購買。一位購買了2包大米的李女士表示,自己就是專程趕到久光來購買日本大米的,之前曾經吃過,“自己覺得可以,價格方面也就無所謂了”。

  而記者了解到,像李女士這樣的消費者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嘗鮮的顧客。在場的一位男消費者一次購買了三包新瀉縣產的大米。他表示:“看到日本產的大米要嘗試一下。這次買三包大米,準備自己吃或送給親朋好友。當然,日本大米價格比較高,可能不會長期購買,偶爾嘗試還是可以承受的。”

  截止昨天發稿,銷售方並沒有統計出官方的銷售額。不過,在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前有一位國內的消費者一次性購買了100包,花費近2萬元,“每個品種50包”。據在場的銷售負責人金先生表示,“銷售情況挺不錯的,據我們的觀察,主要還是國內的消費者”。

將取消另一反傾銷稅

  據外電引述歐盟執委會稱,多數歐盟貿易專家表示將支持取消對中國節能燈泡徵收反傾銷關稅這項備受爭議的提議。

  歐盟貿易執委曼德爾森的發言人Peter Power表示,根據討論的結果,歐盟執委會將繼續推進取消有關關稅這一正式提議。

大國崛起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周三發布了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IMF在報告中上調了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預估,同時指出,中國將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

IMF研究部門副主管查爾斯 科林斯(Charles Collyns)表示,中國經濟持續走強。今年中國零售額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表明消費支出最終將與投資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他補充稱,這顯示中國在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IMF提出警告表示,全球都在積聚通膨壓力的風險,特別是來自高能源價格、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且勞工市場也有壓力。同4月相比,各國央行目前更可能需要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來應對。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發改委:嚴防經濟轉向過熱 合理控制漲價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定軍

  7月25日上午9點,位於北京木樨地的國宏賓館103會議室座無虛席,雖然是每季度例行新聞會,國家發改委這一回卻派出了迄今最多的官員隊伍──6名司局級官員,來出席會議。

  發改委如此重視這次會議是有理由的。根據剛剛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達11.5%,創下12年來新高。而且,這個數字可能很快會被刷新,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預測,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2.6%,消費物價(CPI)將同比增長4.8%。

  “要堅持把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在會上說。

  至於將採取的具體措施,朱宏任和發改委綜合司司長石剛等也透露,下一步還將繼續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切實落實節能減排各項工作措施,並合理控制漲價。

  中國經濟偏快增長是有隱憂的。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形勢分析組的預測,中國所有人口、環境、資源等能支撐的經濟最高增速是11%,超過該數字必將引發嚴重的環境等問題。

  該分析組成員沈利生指出,上半年包括太湖、巢湖,以及五大河系等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說明,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的地步”。

  從各地增幅來看,2007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是一路扶搖直上。

  本報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除了甘肅經濟增幅為11%,江西、青海、北京、寧夏等極少數省份增長約12%以外,其余的全部在13%以上。至於全年,沈利生認為,超過11%應無疑問。

  而據與會官員分析,今年造成經濟增長如此快速,原因是盡管投資增幅有所降低,但是消費、出口兩駕馬車在加快步伐。2007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高於消費增速的幅度開始收窄。

  但朱宏任也指出,從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電力等六個行業運行情況看,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但增速總體依然偏快。上半年,這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合計增長20.1%,增幅高於工業1.6個百分點,同比仍提高3.6個百分點。受此帶動,能源消耗增長較多。這種趨勢如不能及時扭轉,將加劇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困難。

  他表示,下一步將綜合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把發展的積極性、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更多地引導到加強經濟社會薄弱環節上來,引導到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引導到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上來,促進經濟平穩又好又快發展。”

  對於目前高漲的物價引發的通脹擔憂,國家發改委正在運籌,預備在調控資源能源等價格的同時,防止整個物價過快增長。

  石剛認為,下半年一些資源價格還要調整上漲,目的是要遏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快發展,但能源等一部分價格的漲幅需要在一定的承受限度以內,要“合理控制漲價”。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在會上也透露,下一步將提高排污費,全面征收垃圾費,提高污水處理費的標準,“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的目標,就是要讓它真正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狀況,適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但他也強調,下一步成品油以及電力價格上漲,仍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針對五大發電集團集體上書發改委申請上調電價的問題,他表示,電力企業的利潤在不斷地增長,我們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他分析說,下半年價格總體水平還有一個緩慢上升的過程,幅度還取決於下半年秋糧的收成,因為食品價格仍是目前的最大漲價因素。

國內房地產宏調的序幕?!

<匯港通訊>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發表報告,建議改變目前的售樓模式,將期房銷售制度改為現房銷售制度,以改善目前部份大中城市房價持續攀升的問題。

報告還建議,針對居民購買第2套以上住房,應採取抑制性的金融政策,即採取差別利率政 策及差別按揭首付比例政策,提高置業投資的按揭利率及首期比例。

改變銷售制度可抑制地產開發產的 變現能力 以避免 過度投資。
改變金融政策可抑制市場上的投機者對住房的過份炒作,以避免真正的用家受害。

透析經濟聰明投資: 再看經濟指標 GDP

察看一個國家的經濟, GDP為一個經常性指標. 它表示著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 縱然是這樣的一個普通數據, 其實包含著縱多的意義.

其實各國統計局所公布的GDP數值, 只是名義的GDP.

真實GDP (~8%) = 名義GDP - 通脹率

而構成GDP的組合如下:
- 投資(45%): 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 (目標增長@15-20%)
- 出口(35%): 外部限制/經濟因素, 國內貿易稅項 (目標增長@20-30%)
- 國內個人消費(20%):

中國的政策目標是希望加大消費比較到50%(如其他世界大國般), 同時間維持投資的適度增長. 當有蹟象顯示偏離目標時, 便會透過不同的手段干預, 以避免經濟做成傷害.

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

內地房產市場的潛在調控

  • 加大稅收幅度
  • 出台物業稅
  • 取消預售房制度
  • 提高首付比例
  • 購買第2套以上住房
  • 採取抑制性的金融政策
  • 完善制定二手房買賣程序, 及二手房交易以評估價格為基礎征收20%所得稅

近日, 終於正式執行國務院於2006年7月建立的國家土地督察制度, 成立國家土地督察機構, 派駐9個地區, 用以確保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實施, 避免地方政府可能提供失實的情報.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股票的估值 [二]: 深入分析 (待續)

-營運模式: 每種行業皆有獨特的模式, 有著不同的方程式來經營. 了解程式中的"變數"及其"變化"是分析/監察公司盈利走向的關鍵!!!

例: 鋼鐵業 - ?

-行業景氣: 要知道縱然公司有著超卓的管理層, 行業景氣與否對公司的執行力有著重要的影響. 而有著週期性的行業便要了解其 利好週期 與 利差週期 的比例

例: 在06中國股市的財富效應前未能造就人壽, 平安有超一般的盈利

-政策風險: 政府的態度取向淩駕於一切

例: 要保障食物的供應而暫停再生能源的發展, 維持溫和的通脹蓋過於電力公司的利潤

-同類比較: 公司的好與壞絕對要從比較中得知

例: 六行的五級貸款分類, 地產的負債,土儲地區, 資產週轉率

-關連公司: 一如食物鏈, 公司的營運與其關連公司/行業是環環相扣的. 這特性正好能給公司的營運好壞帶來一定的預視

例: 房地產的好景表現著銀行的房貸需求殷切, 也顯示著相關原材料有著一定的需求, 而這情況的大前題是有充足的貨幣供應

-高管質量: 唯有質素高的管理層才能在危難時把企業渡過難關, 景氣時加速公司的成長

例: 匯豐銀行經過亞洲金融風暴

-核心競爭力: ?

-營運數據: 數據是比以上所提到的來得較簡單直接. 可參考畢菲特的選股準則, 因為它們正正表示著以上提到的一些因素.

ROE: > 12
負債比率: <30%
經營所得現金流: 持續增長

股票的估值 [一]: 基本條件

-收集: 這裡所講的是股票的買家是 炒家 還是 價值投資者? 他們是股票的長期收集者, 逢低必買嗎?
-人氣: 它是市場所關注的類別嗎? 市場上有足夠的資訊以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嗎?
-質素: 公司的管理層是誠實可靠嗎? 他們能為股東們努力提高回報, 創造價值之餘亦減低營運風險嗎?
-價值: 股票的買價是低於其實質價值嗎?

以上為作出一項投資決定(最終能得到充分估值)前的必要考量條件, 缺一不可!!!

在大牛市中, 好股的回調是稍縱即逝, 尤其在香港股市這效率頗高的地方. 好股, 不時會有意料之外的驚喜的!!! 在好股的大前題下, 買這類股份必定要, , !!! (分注購買也可減低大升大降的風險) 否則便功虧一簣, 在有限的時間內作出的資料搜集及分析便白費了.

品評宏觀調控 (待續)

中國的獨有的宏觀調控, 創造了很多世界的經濟奇蹟! 從2003年初到現在,
-經濟增長保持在10%或以上
-經濟增長波動幅度少 (代表著 供需基本平衡)
-通脹物價的漲幅低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實質的提升

與自由經濟相比, 我國的經濟調控政策來得更有效率! 由早年吸引外資的布局, 到近年的人民幣升值, 貿易商品的稅項調整, 各一幕都叫人拍案叫絕. 其實只要細看各政策的根本目的, 再透過監察各經濟數據, 便能夠清晰的認清當前情勢, 避開市場上的二流分析員或財經演員的噪音!!

在最近的中國CPI增長6月份達到4.4%, 那是代表著我國經濟是過快偏熱嗎? 這, 與政策制定者的方向相符合嗎? 其實, 當細看CPI增長的結構, 便發現過快的只有食品價格.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所言, 這意味著最終受益者為農民. 他們實際是從糧食及豬肉上漲中受益的. 這不正正與年初我國政府希望解決好「三農」問題相符?! (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建立健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價格的上升正有利於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所謂的要素價格扭曲! 我想只要其他的數據不是偏離目標太遠(特別是房地產投資), 有形的手暫時也不會出現的.

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

認識基金

我從來沒有否定基金的價值. 作出任何一個投資決定, 我會分析清楚了解詳細再作決定. 因為錯誤的後果是失去努力所換來的成果.

[優點]

  • 買後若要更換 or 賣出既收費並不便宜...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下錯誤既機會大大減少
  • 基金價格不會即時更新, 避免經常監察的壞習慣
  • 有專業人士助你投資
  • 可以買到世界其他地區不同類型投資項目, 在你身處的地方未必有類似的投資選擇

[缺點]

  • 在牛市還算可以, 但在熊市中防守性卻十分低. 因為基金表現只會與benchmark(如恆指)作比較, benchmark 下跌20%而基金下跌15%也算outperform!!! 若然沒有買入任何投資是超級 outperform呢, 因為下跌0%!
  • 股票要分析選擇, 基金亦要作分析選擇, 而縱使是相同的基金, 亦要選不同的基金經理...沒有投資項目是必然賺的
  • 基金的收費並不便宜...除了收取固定費用,還收高額績效費用!! 正如MPF 供款每月2000大元,其中收取2%, 40年間所收的費用是一百萬. 而收費項目有: 基金管理費、計劃參加費、年費、供款費、賣出及買入差價、權益提取費、「表現費」或「獎勵費」等....
  • 基金經理們有很多規則要遵守...如不可以持大量現金...在超泡沫時期也要作出相應投資, 又或一投資選擇非常吸引, 佢並不能過度購買, 否則遺反"分散投資"的原則...簡單D講係唔靈活
  • 大多推銷的基金於03年後才建立的, 仍在推銷的基金其表現亦起碼比benchmark優勝 (不比benchmark優勝大都已經注銷了), 要知道03年是世界牛市的起步, 若然要查驗基金的風險管理能力, 並不太易
  • 基金既disclosure同上市公司亦係無得比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透析經濟聰明投資: 經濟指標

[領先指標] (1)
貨幣供應
殖利率曲線
BBA級債券與長期公債的碼差 (信用循環)
商品價格

[同時指標] (2)
工業生產, 所得
零售銷售
就業情況

[落後指標] (3)
債券殖利率 (2.8%<>4.0%)
原料商品
通貨膨脹

經濟的循環為:
(1)峰位->(2)峰位->(3)峰位->(1)谷底->(2)谷底->(3)谷底

貨幣度量沒有問題

來源:《財經》 作者:王慶, 為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官方統計的M2增速的放緩,主要反映的是貨幣需求的放緩,而與不是貨幣度量上出了問題。原因在於,2006年以來,迅速繁榮的股市使得中國的貨幣需求函數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提取銀行存款投資于股市,因而降低了貨幣需求,從而引起經濟整體貨幣需求的增長放緩

在《財經》雜誌2007年第13期(6月25日出版)刊登的題為“貨幣度量有問題”文章中,宋國青教授指出一個很重要的現象:2006年下半年以來,M2(廣義貨幣)的增長率顯著低於銀行外匯佔款與貸款之和的增長率。由此,宋教授得出的判斷是,貨幣的真實增長速度,要比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M2的數據顯示的高很多。

筆者也注意到了這一貨幣量統計數據上的變化,但筆者對其的解讀結果與宋教授有很大的不同。

筆者認為, 貨幣度量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了貨幣需求函數的變化上。需要討論的是:M2的增速放緩到底是什麼原因?宋教授文中判斷是,貨幣度量出了有問題。如果能準確度量的話,廣義貨幣的增長速度實際上比較高;在其他條件(包括貨幣需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較高的貨幣增速,會在未來產生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換句話說,貨幣供應量的增速被官方的M2數據低估了,未來的通漲壓力要比官方的M2數據所反映的大。

筆者認為,官方的M2增速的放緩反映的是貨幣需求的放緩,和貨幣度量沒有太大關係。首先,有必要在概念上澄清一點,我們所觀察到的M2的統計數據,既不是貨幣供給也不是貨幣需求,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事後結果。一般來說,貨幣需求涵數在短期內是比較穩定的,所以觀察貨幣政策及其影響時,人們往往把M2的變化看成貨幣供給變化的反映。這也就是為什麼當M2增速較快時人們擔心這可能意味著貨幣供給會快於貨幣需求,從而可能產生通漲壓力。

但中國貨幣需求近來卻的確發生重大變化。長期以來,中國貨幣需求的變化,除了反映一般意義上的貨幣需求以外,還反映了中國居民對金融資產的需求。由於資本市場(如股票及債券)的不發達甚至缺位,中國居民只好通過增加銀行存款的方式來達到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長期以來,中國的M2增長速度明顯超過名義GDP的增速,中國的M2佔GDP的比例高達160%,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這正是因為M2中的相當一部分反映的是超出一般貨幣需求以外的對金融資產的需求。

中國的貨幣需求函數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始於2006年。迅速繁榮的股市為中國居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金融投資渠道,在現實中,就表現為人們提取銀行存款投資于股市。這樣一來,人們為了持有金融資產而產生的貨幣需求就會降低, 從而引起經濟整體貨幣需求的增長放緩。筆者認為,官方統計的M2增速的放緩,主要反映的是貨幣需求的放緩,而與不是貨幣度量上出了問題。

在這一問題上,台灣的經驗很有借鑒意義。在1987-1990的四年間,台灣的股指飆升了九倍, 同時台灣的M2的增速也從1987年的23% 大幅下降到1990年的11%!而且,M2的增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下降如此之快,卻並未造成通貨緊縮效應,相反,台灣的CPI從1987年0.5% 左右跳升到1990的4%。一個重要原因是, 股市泡沫引致貨幣需求下降。換句話說,儘管貨幣供給增速下降,貨幣需求的增速下降的更快,結果的貨幣條件不適收縮了而是變得更寬鬆了

由於沒有足夠詳實的統計資料,筆者這裡只能做一個猜測:宋教授文中所提及的,商業銀行對其他金融性公司的負債中未記入M2部分的大幅度變化,也許正是貨幣需求變化的具體體現。

對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的判斷,筆者的觀點與宋教授大體一致, 即貨幣政策應進一步收緊,但這一判斷的出發點是不同的。筆者的觀點是,由於居民重新分佈其金融資產的構成(即從銀行存款到持有股票), 貨幣需求增長會相對放緩。倘若貨幣政策制定者慣性地沿用過去的M2增長目標,有可能導致偏松的貨幣政策傾向。鋻於此,即使當前官方的M2增速放緩,由於貨幣需求增長的放緩,貨幣供給的擴張速度仍有可能高於貨幣需求的擴張速度,從而導致較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所以,繼續保持偏緊的貨幣政策很有必要。

今年以來,鋻於股市的快速發展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貨幣需求增長放緩的程度也可能出乎各方(包括貨幣政策制定者)的預期。所以,即使央行最終實現年初制定的M2增長16%的目標,貨幣政策仍然可能是偏寬鬆的。

這裡涉及到一個更一般的問題。當前的中國經濟中,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創新的層出不窮,這給制定貨幣政策和判斷其適宜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關注貨幣數量變數(如M2)來調控貨幣政策,將會越發變得不可靠。現在,也許正是該考慮使用價格變數(如利率或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時候了。如果仍然需要參考貨幣數量變數,也許應該使用比M2更寬泛的貨幣數量定義(如M3),以期尋求一個與實體經濟更穩定的函數關係。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2007年下旬的選股方向

正正感受到全球通脹的預警. 在油價高企, 美元趨弱的情況下 ...

1) 選擇與石油/天然氣開探有關的公司
- 生意長做長有
- 入行門檻高, 要很多的認証
- 毛利趨高
- 大多公司仍處於起碼3年的增長狀態, 40%~60%
- 與其選擇開採成本不斷上升的石油/天然氣開採業, 不如選開採有關的行業來得更直接

2) 在大陸有重點發展城市項目又負債合理的地產公司, 以實質使用少炒賣的商廈尢佳
- 今年似乎仍"求大於供"
- 股市外的另一資金停泊處

3) 與基建有關的公司, 包括主要材料生產商, 承建商
- 長期的需求擴大而拉動其核心競爭力成長

4) 環保有關的公司, 包括垃圾處理, 資源回收
- 國家發展方向
- 仍處於起碼3年的增長狀態, 40%~60%
- 資源價格趨升對這類公司有利

5) 食物商 (最好是生產, 加工, 批發一體化的綜合企業喔)
- 通脹下利潤的增長快於營運開支

但...重有利可圖的選擇已不多了...現在還能找出你的"確信買入的名單"嗎?

中資銀行股: 懲罰性定向票據 及 五級貸款分類

如題, 新增"懲罰性定向票據" 及"五級貸款分類" 二表

按此到 Google Spreadsheets


從"五級貸款分類", 可見招行是六行中最優質之選 ... 要知道, 它是唯一沒有得到中央既幫忙去移走壞賬!!! 且撥備覆蓋率超過100%可以保證它的成長基礎.
從"懲罰性定向票據" 可見招行的自我監管能力是最強的.

銀行股我會以其風險管理能力作為最大的考量, 暫時"招商"仍然是最佳的中資銀行選擇!

在中央大力改革我國銀行實行股份制, 在上市前己把大量的不良資產移走了, 絕對不能以目前的壞賬來衡量銀行的風險管理評估能力. 但在貸款利率趨升的情勢下, 是考驗各中資銀行能力的時候呢.

與倫仔的一埸估值遊戲

[戲碼]:
係 2007 年8月1日 至 2008年7月31日 期間 (inclusive bound) 到底係 005.HK HSBC 定 011.HK 恆生 既回報多D呢?

即係用1蚊雞投入 005 定 011, 係計算晒所有股息,股價上升因素, 邊個既回報會高D呢?

Feybian 買005 ...

倫仔買011 ...

005 於2007/08/01的上日收市價為HKD144.300
011於2007/08/01的上日收市價為HKD124.000

[獎品]:
一餐有美酒(慕尼黑啤酒:P)佳餚既德國菜, HKD600.00為上限! 係2008年8月1日 一個月內要兌現!!!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

中央手裡的牌

  1. 加息 (威力: 1/5) [意義: ]
  2. 減免利息所得稅 (威力: 1/5)
  3. 提高準備金 (威力: 2/5)
  4. 向銀行發出懲罰性定向票據 (威力: 2/5)
  5. 窗口指導 (威力: 3/5)
  6. 特別國債 (威力: 3/5)
  7. 財政政策調控 (威力: 4/5)
  8. 資本增值稅 (威力: 4/5)
  9. 行政干預 (威力: 5/5)
  10. ?

而發這些手上的牌,也有" 預期之內"和"預期之外"兩種方法,各有不同的效用。

M3增長率

剛看到了一篇不錯的分析, 大致內容如下:

- M3增長率能夠更好地解釋2006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顯著超出預期這個現象。它是一個預測未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風險的更好的領先指標。

- 經濟增長已經超出了它的潛在增長率,它還在加速增長。這種總體需求高於歷史趨勢的增長將演變成更嚴重的供不應求(如在電力和運輸行業)和通脹壓力。

- 廣義貨幣供應的擴張會導致3-6個月之後更迅速的經濟活動增長。因此,我們可能在下一季度看到經濟活動的更強勁增長(GDP、工業增加值、投資、企業利潤等)。鑒於2006年第三季度較低的比較基數,2007年第三季度GDP可能同比增長12%、工業增加值可能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可能增速可能達到30%以上。

- M3快速增長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通貨膨脹率 。

- 由於更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面臨著普遍的過熱壓力,我們認為政府將採取果斷措施來給經濟增長降溫,並且抑制通貨膨脹。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取消利息稅、更多的貿易稅調整、更多的貸款窗口指導。

[投資策略]
取消利息税: 大陸銀行股仍有可為
贸易税调整: 鋼鐵,水泥,鋁,銅等等各資源股再調整
通货膨胀: 大陸地產股

原文: http://www.xvalue.cn/news_view.asp?newsid=555
英文版: http://www.xvalue.cn/upfile/200771014932.pdf

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

危機意識

星期六聽完了林森池先生的慈善講座後,除了佩服他對各經濟因素的關係了然於胸,做到的進退有度,運籌帷幄外,更對他努力渲揚回饋社會的心感動。我想有機會我也要報答社會呢。

近期值得注意的, 是各國有關通脹的新聞:
1)2007年7月10日加拿大中央銀行把基本利率 ... 這次是一年以來首次加息,希望遏止通脹。
2) 2007年7月5日英國央行決定加息以令通脹受控
3)油價升破74美元
4) 中國5月份減持美國公債66億美元,4月和5月下來,中國共減持124亿美元,使持有金额降为4,074亿美元。
5)人民幣加快升值,間接令出口相對價格比過去提高。
6)中國減少各類出口產品、資源的出口退稅。
7)伊朗希望日本購買石油時用日元結算,而不再使用美元

美元的實質購買力有減少的趨勢,加上中國正向全球輸出「通貨膨脹」,是否會令現在全球股市牛市的情況改變過來呢,值得細思。